欢迎您访问盈科肖亮斌律师团队的门户网站丨致力提供专业刑事辩护和经济纠纷法律服务 肖亮斌律师新闻报道盈科体系经典案例丨 盈科公益丨 盈科出版

走私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审查要点 。

重大犯罪
联系我们CONTACT US
联系电111话 咨询热线 17370045387
发布咨询 盈科简介 律师介绍 来访路线
走私犯罪
您当前位置:肖亮斌刑事、经济纠纷律师团队 >> 重大犯罪 >> 走私犯罪 >> 走私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审查要点走私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审查要点
走私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审查要点

发布时间:2018/2/10 16:31:23    浏览次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 条规定:走私货物、物品所偷逃的应缴税额,以海关出具的证明为准。而偷逃应缴税额的大小,是衡量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的主要标准,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重要的定罪及量刑情节。因此,由海关出具的《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海关核定证明书》(以下简称核税证明)是审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案件认定走私偷逃应缴税额的基础及主要依据。对核税证明进行正确的审查认证,是依法正确处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关键。然而,受海关关税业务的专业性所困,对核税证明的正确性如何进行审查判断,是困扰律师的一个棘手问题。对核税证明的查证困难,必然导致判决理由论证不足,而一个论证不足的判决显然难以平息当事人的质疑,无法达到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境界。因此,认真研究核税证明的计核依据、计核方法,探索核税证明的审查途径,使审判实践中对核税证明的审查认证落到实处,使我们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分子的刑事追究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是我们为实现司法公正而无法回避的问题。


核税证明是海关关税计核部门根据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海关调查部门的申请,依照《计核办法》的规定,以走私行为案发时走私货物、物品所适用的税则、税率、汇率和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计算出走私行为所偷逃的应缴税款数额后出具的证明文书。根据《计核办法》的规定,核税证明具有如下特征:


一、计核机构的惟一性。


《计核办法》规定,海关计核税款的部门是具体负责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计核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核税证明出具后,如走私犯罪的侦查机关、海关调查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核税证明有异议,或因核定偷逃税额的事实发生变化,需要补充或者重新核定的,由原出具该核税证明的海关计核部门进行补充或重新核定。上述规定表明,偷逃税额必须且只能由海关关税计核部门计核,没有第二个计核机构。


二、计核人员的中立性。


((计核办法))对计核人员的回避作出了规定,在计核人员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可能影响计核公正性的情况下,以及补充核定或重新核定情况下,计核人员或原计核人员应当回避。该规定表明了核税证明的客观性、公正性需要得到计核人员中立性的保证。计核人员的中立性特征,使对计核人员中立性的审查成为查证核税证明的一项内容。


三、送核人的特定性。


《计核办法》规定,因办理走私案件需要计核偷逃税款的,由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海关调查部门向海关计核部门送核。在刑事追诉过程中,如侦查、检察、审判机关认为需要补充核定或重新核定,亦只能通过原送核单位向原计核部门重新送核。上述规定将计核偷逃税款的送核人限于侦查机关,不仅排除了当事人的送核权, 也排除了检察、审判机关的直接送核权。送核人的特定性,决定了法院在查证核税证明过程中没有直接委托重新核定的权力,必须遵循计核程序规定。


四、计核基础的依赖性。


《计核办法》规定,送核单位送交计核时,须注明案件名称,走私方式,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已缴纳税款的情况,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的品名、牌号、规格、型号、原产地、数量及进口日期、查获的时间地点等情况,并须根据计核部门的要求和案件的性质提供相关单证、材料,同时,还须配合计核部门进行查验取样、提取资料、报送化验、委托鉴定等工作。上述规定表明,核税证明的计核基础来源于案件的证据、事实,依赖于送核单位所提供的基础材料,核税证明的客观性、准确性依赖于计核部门所掌握的基础材料的全面性、客观性。计核基础的依赖性,决定了对计核基础材料的审查应当成为核税证明的查证重点。


五、计核方法的法定性。


其一,虽然我国的关税征收方式以从价计征为主、从量计征等多种计征方式并存,但从《计核办法》规定的偷逃税额的计算方法系以货物的价格为基础看,偷逃税额的计核所采的仅有从价计征一种方式,涉嫌走私的货物价格的认定与偷逃税额的认定密切相关。其二,《计核办法》对计税价格即涉嫌走私的货物价格的认定规定了多种认定方式,且明确规定了各认定方式的次序,排除了计核部门的随意性。其三,《计核办法》明确规定计核时应适用走私行为案发时所适用的税则、税率、汇率,而与计核相关的进口关税率、增值税率及消费税率及其计算公式直接来源于行政法规的规定。


计核方法的法定性特征,决定了偷逃税额的核定更多地依赖于行政法规,而非计核人员个人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在计核方法被严格遵守的情况下,核税证明无疑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及证明力。因此,核税证明是否遵循了法定的计核方法,应当成为查证核税证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计核结论的待确认性。


((计核办法》规定,海关出具的计核结论,经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审查确认,可以作为办案的依据和定罪量刑的证据。该规定表明,计核结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属于待确认的证据,未经查证属实,不能作为定案证据。从核税证明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核税证明在本质上,首先是一个证据而非最终结论或事实本身,必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的规定;其次,核税证明属于鉴定结论,是由特定的计核人员根据所掌握的基础材料,运用其关税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作出的认定意见,认定过程中有人的主观认识活动的参与,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偏差、失误的出现不可避免。


核税证明的待确认证据属性,使得审判过程中对核税证明进行审查确认成为必要,而其意见证据属性,亦为核税证明的查证活动留下了审查的空间。因此,对核税证明进行审查认证,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七、对核税证明的具体查证方法。


核税证明既然是证据的一种,对核税证明的查证, 无疑应遵从一般证据的查证思路。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查证:

1 .核税证明是否具备了法定的要素。是否注明了案件的名称、送核机关、送核时间、计核结论、计核依据和计核方法,是否有计核人员的盖章、计核单位(海关)及计核部门(关税部门)的盖章,是否附有计核资料清单。此部分由于已有固定的证明书格式,在审查上通常不会遇到问题,只是必须注意,证明书须同时盖有海关及具体计核部门的章。

2 .在计核人员的中立性方面,是否接到当事人的异议。如果当事人对计核人员的中立性提出异议,应当进行审查,如异议人有明确的证据,应当建议送核机关重新送核。


3.证据内容方面。


查证重点在于《计核资料清单》,包括:


a .货物的品名、原产地、规格是否确认无误。货物的品名、原产地、规格,是决定所适用税则号列、税率的主要因素,亦是决定货物价格的基础,因此该部分对偷逃税额的核定关系重大,实践中容易成为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


审查时,应当注意审查所认定的品名、规格是否与在案的其他证据相符,特别是在以伪报品名手段进行走私的案件中,必须结合在案书证、证人证言及被告人的供述,审查证明书所确认的货物品名、原产地、规格是否无误、被告人及辩护人的异议理由是否得到证据的支持。如果通过上述证据仍难以确认,在查获走私物品的情况下,是否有相关的化验及鉴定结论用以确定货物品名、规格。如果查明核税证明有误,应当建议重新计核。审判实践中,不乏因审判中发现核税证明所确认的货物规格与实际走私货物的规格不符而重新计核的先例。


在走私多项货物的情况下,还应注意审查所列货物是否均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系走私货物。要注意在证据无法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应采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就低认定。


在以擅自销售保税货物的后续走私手段进行走私的情况下,由于偷逃税额的认定系以原申报进口的货物为基础,在审查中,应注意审查原申报进口的货物与擅自销售货物的关联性。进口货物中如有未擅自销售或未用于生产擅自销售的货物,均应依法从走私货物中予以扣除。


b. 货物的数量是否确认无误。在这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是采取低报数量手段进行走私的案件,必须结合在案书证、证人证言及被告人的供述审查,看核税证明的证据基础是否扎实。如果核税证明认定的数量有误,应建议重新计核。


c .计核税率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计核办法》规定, 计核税率依案发时而非走私时的《海关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确定。审核中应当注意计核结论所依据的《税则》是否符合该规定。


d .计税价格的审定是否符合在案的证据,是否遵循了《计核办法》所规定的次序。在从价计征的前提下,计税价格是认定偷逃应缴税额的决定性因素,而由于计税价格的审定依赖于计核人对在案证据情况的认定,及对《计核办法》所规定的数种方式的选择,掺杂了较多的人的主观认识因素,在审判实践中,特别容易成为辩方质疑的焦点。同时,由于价格认证的专业性及证据的复杂性,对计税价格的审查往往也成为审判中对核税证明的主要审查难点。


关于计税价格的审定,《计核办法》规定的第一选择是以①货物的实际成交价确定,在实际成交价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则依次采取以②海关所掌握的相同进口货物正常成交价格、③海关所掌握的类似进口货物正常成交价格、④海关所掌握的相同或类似进口货物在国际市场的正常成交价格、⑤国内有资质的价格鉴证机构评估的涉嫌走私货物的国内市场批发价格减去进口环节税及共占计税价格 20 %的进口后的利润和费用后的价格、⑥涉嫌走私的货物或者相同、类似货物在国内依法拍卖的价格减去拍卖费用后的价格、⑦按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价格认定。基于此,审查计税价格的正确性,应当遵循以下思路:


首先,审查核税证明所确定的计税价格是否有相应的证据。在以实际成交价为计税价格的情况下,应查明是否有相应的真实合同、发票、账册等真实贸易单证材料、款项来往凭证、业务函电、录音录像制品及其他反映买卖双方关系和交易活动的证据予以印证,被告人及辩护人的异议是否有相应的证据支持;在以上述第④项为计税价格的情况下,应审查是否有相应的书证或计核人是否能对相关的海关所掌握价格的确认过程作出说明;在以⑤国内市场批发价倒算确认计税价格的情况下,应当同时对价格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客观性进行审查,且应审查计核部门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在以第⑥项为计税价格的情况下,应当有相应的书证在案证明拍卖价格及拍卖费用;在以第⑦项为计税价格的情况下, 应当有计核部门的相应书面说明。


其次,审查核税证明所确定的计税价格是否遵循了法定的确定次序。《计核办法》对上述 7 种计税价格确定了方式,规定了先后次序。审查中,对于在无法确定实际成交价的情况下,适用②③④⑤⑥⑦之一的确定方式认定计税价格的,应当要求计核部门对不适用较前确定方式的理由进行充分说明。


在论及计税价格的审查问题时,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在采取伪报、瞒报、“三包”(即因承包人替货主实行 “包证”(许可证)、“包税”(较低的关税)、“包核销”(出口核销),故该种走私方式俗称“三包”。)等瞒关手段走私的案件中,以报关单价作为计税价格的合理性问题。笔者认为,向海关进行虚假的申报是瞒关走私的基本特征。既然是瞒关走私,报关行为一定存在着虚假性,报关单肯定不能反映真实的交易,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报关单上的申报价格就是实际的成交价格,否则,以报关单的价格认定必然会导致税额核定的公正性、准确性无法保证。审判实践中,笔者注意到,在采取将一般贸易货物伪报为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进口的“三包”手段走私的案件中,不乏以报关单价作为实际成交价认定,并以此为基础计核偷逃税额的情况。针对该种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报关单中品名、数量在货物进关时业经海关查验属实,表明了报关单的真实性,故报关单中的价格可以作为实际成交价确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此种走私方式是由承包人而非货主报关,且是将一般贸易伪报为保税贸易报关,人关时不涉及税款征收,报关单上的价格被承包人随意填报的可能性相当大,基于此认定的实际成交价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同时,由于海关对保税货物的进口实行严格的品名、数量查验制度,为免被查获,走私行为人一般不会虚报保税货物的品名、数量。故仅从品名、数量无误并不能必然推导出价格亦无误的结论,不能以报关单的申报价格作为实际成交价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