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亮斌 北京市盈科(南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现阶段,依靠熟人介绍律师的传统模式仍占据一定地位,也有其合理性。但越来越多的委托人也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并不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律师。随着近年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委托人开始寻求网络搜索律师,根据自己的识别与判断,最终成功委托到专业律师处理事务。但互联网上的律师数量浩如烟海,律师专业也名类繁多,加之委托人大多是“外行看热闹”,因此也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鉴于此,有感而发,撰此文。
“三大注意”:
1、一切没有胜诉案例傍身却自称某领域专业律师的宣传都是瞎忽悠。
2、虽然号称办过多少名案要案却不能公示其判决文书的很大可能是在吹牛皮。
3、没有几份像样原创法律文书傍身的所谓“学者律师”、“专家律师”也是瞎忽悠。
“八项规定”:
1、承诺案件百分之百胜诉的都是“假律师”。
2、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是“真律师”。
3、吹嘘各大法院都有关系的是“假律师”。
4、收费不开正规发票的是“假律师”。
5、律师和医生一样也分专业领域。
6、收费1万的律师有可能是实习律师。
7、初次见面不要问律师把握有多大。
8、名牌律师收费不搞“价格促销”。
综上所述,我们主张,律师的硬实力应当体现在:具备足够数量的胜诉案例、原创法律文书或论著、品牌律所担任一定职务三项之上。